首页 新闻 青岛

地理课这样上!青岛五中学生心随地图去漫游

2021-01-21 15:30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手握地图,青岛五中学生的足迹遍布青岛的各座名山,山光海色的崂山、翠掩红楼的信号山、重峦叠嶂的太平山、典雅隽秀的小鱼山……青报教育在线昨日从青岛五中获悉,学校地理教师宋蕾主持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作业环节研究》,获评市南区2020年作业设计研究典型经验及案例一等奖。

青报教育在线讯  手握地图,青岛五中学生的足迹遍布青岛的各座名山,山光海色的崂山、翠掩红楼的信号山、重峦叠嶂的太平山、典雅隽秀的小鱼山……青报教育在线昨日从青岛五中获悉,学校地理教师宋蕾主持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作业环节研究》,获评市南区2020年作业设计研究典型经验及案例一等奖。

在《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作业中,学生们不仅用相机记录下家乡山脉独特的模样,还亲手制作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名山”,死板的地理知识化身为生活中的山山水水,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链接。

走出小教室,在大自然中求知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更应去践行这一点,课本所提供的知识已不能满足现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应该为他们打开更广阔的眼界和思维。青岛五中地理教师宋蕾在教学中一直思考和研究,在她看来,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在真实情境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于是,五中的学生走出了教室,到生活中印证课本里的知识。在崂山,他们拍到了水潭与山谷部位的关系;在浮山,他们拍到了盆地地形;在少山,他们发现了两个山顶之间的鞍部;在华楼山,他们用线条标注出了山脊走向……他们寻找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山体部位,分组讨论山体景观图片,忙得不亦乐乎。宋蕾介绍,这次作业设计由青岛的位置及地形类型引入,过渡到重点知识山体部位,由世界地形缩小到青岛的山体,让学生自行去探索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巧手造名山,实践活动强素养

知识层面只是最基础的,真正要实现的是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需要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实践。在作业的第二阶段,他们便用随处可见的材料制作一座属于自己的名山,有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过程,有的作品将《金井歌》《吕氏春秋》等文学作品与地理知识的融合,还有的作品体现了对盆地等高线知识的新探索……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不仅得到了锻炼,思维更是实现了具象到抽象的转变。

“通过制作模型,我对山脊、山谷、鞍部等山体部位有了直观的了解,形象地展示出地形地貌,对等高线山体模型有了更深的研究。”“不得不说,这个山体模型带给我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模型制作技能,更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同学们分享着制作背后的收获,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感受是普通的作业练习所无法带来的,正如宋蕾所言,这次作业从学科本位走向育人本位。

设计地形图,思维能力再提升

作业的第三阶段关注对知识回收,同学们为“名山”设计等高线地形图,他们手持自己制作的山体模型,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部位,创造性地展示本节知识重难点。其中,学生设计的“圆锥山”成为重要工具,对理解等高距、坡度陡缓等知识起到了极好的辅助作用。此外,他们还找到了日历、国家公园实景定制等高线钟表等生活中等高线的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对等高线的认知。

拍摄、制作、绘制三个阶段的作业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浓缩了三次作业的思维过程不仅对知识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宋蕾表示,这样的作业是基于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实现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心随地图,五中的学生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河流、丛林和海洋亦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巧妙的作业设计链接课本与生活、知识与能力,让他们徜徉在广阔的自然世界,体验着学以致用的快乐,这既是五中作业研究的一个缩影,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