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12-16 16:38 凤凰网青岛综合

摘要:2018年以来,青岛市教育局坚持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作为作出新贡献,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积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市教育法治建设、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一次办好”及放管服改革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校园足球改革成果被教育部通报表彰。

人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血肉,国家的根本!习总书记曾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发展目标,其中能否及时了解民意,惠及民生,成为重中之重。为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真正做到推进民主、重视民意、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青岛市政府自2009年起,每年组织开展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简称“三民”)活动,如今已经举办到第10年。

2018年12月15日、16日,青岛再度迎来年度三民“大考”,这一年,政府做了哪些实事?百姓获得了哪些实惠?未来一年如何期待?从12月15日起,连续两天时间,45个青岛市政府部门负责人接受市民评议,进行工作述职。敬请关注青岛市教育局提交的2018年度“成绩单”。

2018年以来,青岛市教育局坚持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作为作出新贡献,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积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市教育法治建设、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一次办好”及放管服改革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校园足球改革成果被教育部通报表彰。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在“三民”述职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2018年市教育局出台了“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将目标落实到每一件小事加以实践。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结合各学校、区市以及学生个体的特点,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制定更加详细、切实的行动计划,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配合“十个一”,市教育局还将专门出台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等领域的实施意见,实现资源共享,让全市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而根据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2018年,全市新建了60所幼儿园,新建100所标准化食堂,并计划以“建新校,改老校,扩名校,提质量”为标准,对高中学校的布局建设方面加以明确。

此外,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市教育局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青岛现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城际之间依旧存在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硬件条件建设、师资力量配备、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此,市教育局专门制定了乡村教育帮扶的实施意见,从学校建设、资金支持、师资配备、校际交流等方面提出系列的配套措施,从而尽快改变现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优质均衡发展。初步计划每年拿出3000万元支持平度、莱西等薄弱农村学校的建设,并以加大培训、提高待遇,加强引进等方式补充师资力量的不足。

一、推动公平优质发展,努力把学有优教进一步落到实处

努力提供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加强小区配套园建设,加大民办园支持力度,增加公办和普惠学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0所,将提供学位1.2万个。2017年以来新开公办园51所,提供学位约1.5万个。我市11名园长、10名幼儿教师、13个游戏入选“省百佳”。

努力提供公平优质的中小学教育。坚持扩大供给、补齐短板双管齐下,扩增优质教育资源。突出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建成中小学58所,新增校舍8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6.5亿元,新增学位3.6万个。启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区、市)和普通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创建,重点加强乡村教育,安排1.15亿元,实施第三轮教育精准帮扶,提升300所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水平,免费培训平度莱西乡村教师3600余人次(占40%),264所城区优质中小学与272所农村中小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建100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累计建成908所,覆盖率达到83%,惠及88万学生。

努力提供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在社区大学、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居民学校四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社区教育延伸至小区、楼院和家庭,学分银行试点范围已从市北区拓展至市南区和西海岸新区,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建设等6项工程全面启动,为广大市民终身学习提供更大的服务空间。

努力提供全纳包容的全民教育。继续改善就学条件,增强就学保障能力,小学、初中新接收4.8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保障体系,投入1.25亿元,为近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并在实行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免费的基础上,为2200余名学前、普通高中、市属高校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盲校新校建设全面完成,晨星实验学校(孤独症学校)开始正式招生,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得到更好保障。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努力把提高质量进一步落到实处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着力点,创新推进育人改革。启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将德智体美劳培养目标落细、落小、落实,让学生获取支撑终身发展的良好道德品质、基本生活技能、体育美育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以筹备2020年第14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为契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提质增效,在山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有关联赛中,我市共获得9个组别的冠军(共12个组别)。专门出台意见,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推广并规范研学旅行活动,成功承办第39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获16个一等奖。

以减负提质为着力点,统筹推进考试评价和教育教学改革。打出了考试评价、校内提质、课外规范组合拳,全面落实国家、省高考、中考改革意见,出台我市实施方案,实行全科开考、学科捆绑组合式评价和差别化录取政策,尊重学生差异,避免分分计较。全面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引导中小学幼儿园科学施教,先后推出公开课、城乡交流课、名师开放课2793节和“一师一优课”3100节,建成1000余门精品校(园)本课程。推进“零起点”教学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规范办学检查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排查3500多所校外培训机构,并开展集中整治。积极开展课后公益服务,开通青岛课后网名师空中课堂,通过青青义教“名师公益课”、“教师+志愿者”、“自习+课程”、委托第三方机构托管等模式,解决课后“真空管理”问题。“青青义教”公益辅导点达200余处,开设31类课程;课后网注册学生达4万多人,开设名师优课500多节。夏季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科达线人数超过18000人。

以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为着力点,不断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融合升级青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校园中心管理平台,成功打造青岛教育系统综合性统一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依托平台汇聚资源300余万条,开通57万余个网络学习空间,建成700余间同步课堂教室,实现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常态化教学和教研,服务于师生生活、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的教育治理新业态初步形成,智慧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三、主动服务城市发展,努力把教育强市进一步落到实处

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等需求,推进育人和服务能力双提升。继续集聚高校系创新资源,新增东北财经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与我市签约,累计引进高校达32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主体完工,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开工建设,16所高校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已落地运行。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一期工程、青岛幼儿师范学校新校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中高职“三二连读”专业点和招生计划分别增加到178个和1.1万人,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学校和试点专业分别增加到50个和194个。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中职组特等奖;新增省级品牌专业8个(总量达到28个)、省级规范化职业学校4所(总量达到9所);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获得金牌总数再次位居第3名。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深化教育对外开放。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需要,出台《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谋划部署、加强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市教育局先后接待37个国(境)外团组631人次来青开展教育交流,发放留学生奖学金,吸引来青留学生5000余人。成功举办青岛友好城市教育国际研讨会和第二届中国—新西兰未来青少年领袖峰会,共签订12个合作协议,扩大了青岛教育国际合作朋友圈。

四、解决堵点痛点问题,努力把教育惠民进一步落到实处

优化督查督办机制,更好地回应市民期待。按照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的原则,认真梳理、办理市民通过“三民”活动、行风在线、民生在线、政务热线等反映的问题,并结合《青岛教育现代化2035》制订,开展向市民问计活动,列出问题清单,实行台帐管理,严格督查督办。上次“三民”活动中,市教育局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550条,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大班额问题、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和扩增学前教育普惠资源等方面,全部按期办结,多项建议进入政府决策程序得到落实。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有关数据位居全省前列;中小学、幼儿园和标准化食堂新建改扩建任务列入市办实事,全部按期完成;学生减负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保障工作争取市人大支持列入重点督办建议,已有625名民办学校教师享有养老保险同等待遇。在2018年9月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义务教育满意度在全市7个领域调查中位列第1。

抓好放管服改革,更高效地提供教育服务。按照政校联动原则,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优化政府治理,试点向区市下放许可和其他权力事项14项,清理证明材料15项,行政权力事项和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次办好”,其中“零跑腿”事项32项,全部5项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最短。创新学校治理,全面推行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度,规范学校自主办学和涉及师生利益事项的实施程序,强化家长社会多元参与,推动依法、民主运行。“率先出台地方版学校法”项目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是全省唯一获奖项目。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更有力地保障校园安全。完善机关干部联系学校和在青高校服务管理制度,构建大中小学、中高考等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强化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溺水等专题教育和应急体验教育,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同步开展应急疏散演练,15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情景式”安全应急体验活动。强化学校反恐责任和校园安全防范措施,中小学、幼儿园校门口全面安装隔离栏、升降柱等防冲撞设施,提升了安全应急管理水平。

五、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努力把干事创业进一步落到实处

加强党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利用市委教育工委组建运行的契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出台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和加强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意见,全面提升公办、民办学校党建质量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研究制定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今后几年重点推进的五大工程和25项工作任务,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十三五”拟出台的教育政策文件已出台28项,完成90%;推进的26项改革试点项目已形成改革成果10项。

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按照奖惩并举、名家引领的原则,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四有好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推进第三批名师工作室和第二批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加强教师有偿补课专项督查和暗访,增强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专心、诚心,激发教师使命感、成就感、归属感。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10名),2名教师被评为齐鲁最美教师,2位教师校长入选教育部“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2019年工作打算

2018年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是与学有优教、老有所教要求相比,与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目标相比,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育发展仍然不够均衡,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还不够完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还没有根本扭转,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较重、大班额、学前教育普惠资源不足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筹备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为契机,全面对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市民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超前谋划青岛教育现代化,努力书写青岛教育的奋进之笔,引领和推动全市教育在现代化征程中走在前列。

(一)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努力创设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阳光校园创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进一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格局,持续抓好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治理和课后托管服务,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新成效、形成新优势。

(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努力建设更加公平更加多元更加适合的教育体系。继续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和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着力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市)创建,研究制订推动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打造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努力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段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

(三)坚持以教育强市为使命,努力提升教育支撑引领能力。着力推动签约高校的落地建设,实施在青高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引导高校面向青岛产业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和专业设置,着力解决规模偏小、发展空间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全方位推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和教育E平台建设及应用,提升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创新人才的需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