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青岛市南区“海洋教育”实施2.0行动计划

2018-11-12 11:53 山东省教育厅

摘要:2018年市南区的海洋教育实施2.0行动计划,立足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科技,坚持创新驱动,以“海洋课程”为基础,以“多元探究”为策略,以“研学...

2018年市南区的海洋教育实施2.0行动计划,立足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科技,坚持创新驱动,以“海洋课程”为基础,以“多元探究”为策略,以“研学机制”为途径。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合作打造海洋教育组织体系。着力建设两条主线:一是借助市南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链接驻青海洋科研院所及驻青部队,与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海洋教育共同体;二是携手各研学与涉海机构建立“海洋研学”联系机制,推广海洋教育成果。

深度构建海洋教育联盟机制。建立海洋高端资源库,建立市南区海洋教育联盟专家团队。2018年5月,市南区召开“推进海洋教育暨海洋教育联盟工作会”,将“市南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正式更名为“市南区海洋教育联盟”,区属50余所幼儿园正式纳入联盟体系,组建新一届市南区海洋教育联盟组织机构。与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地所等十五家单位达成合作育人共识,共建海洋教育实践基地,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建立市南区中小学生海洋实验室。山东省科协名誉主席管华诗院士和郑守仪院士、袁业立院士、胡敦欣院士、李华军院士、包振民院士一起共同担任市南区六大学区首席指导专家,各大涉海机构31余位海洋科学家担纲成为市南区各学校首席指导专家,从而使市南区率先达到了一学区一院士、一校一专家的海洋育人引领机制。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及黄海水产研究所携手建立市南区海洋研学重点实验室、12家涉海机构建立海洋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满足不同校园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抢占海洋科技教育制高点。构建海洋教育评价机制,探索学校海洋教育评价指标,将“教育理念、组织建设、经费使用、队伍基地、基地保障、课程建设”等领域纳入海洋教育实施的评价范畴,通过“常规督导”的方式对区级“海洋特色校园”进行达标调研,着力建设富有市南区特色的“海洋+德育”育人体系。

统筹推进海洋教育课程体系。立足区域发展目标和各校发展实际,系统开发实施三类课程:一是基础型课程,完善以《蓝色家园》地方课程为主轴的课程建设;二是实践型课程,设置以“海洋+”为主体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明确进阶发展的跨学科主题、关键能力和支持活动,突出实践创新;三是拓展型课程,通过“学科+海洋”课程建设,进行语文、历史、英语、科学、音乐、美术、地理、生物等学科海洋要素融入式教学研究。全区还建立了11所海洋教育课程实验基地园,制定了《市南区学前海洋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方案》,开展海洋主题特色开放活动、区域教师海洋知识470问学习活动、创生和实践了近百个海洋教育主题课程,初显海洋教育研究成果。

推动“海洋教育研学”。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一是启动“海洋研学周”,在东中西六大学区选拔10所海洋研学试点学校,推进学校课程与海洋特色课程的整合与实践。二是开展“暑期海洋研学营”。2018年暑期,市南区教体局联合六大市南区海洋教育联盟单位,为全区1-8年级学生精心设计了八大主题共计16期的海洋主题研学活动,近1400余名学生、200余名家长通过到海洋实践基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活动、志愿者活动及海上科考等活动。

深入推进“以海正德十品行”的实施。深入推进《市南区推进海洋教育行动计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区域“海文化”德育工作有机结合,遵循学生教育规律以“五音十字”即“海之容、海之融、海之博、海之搏、海之仁、海之韧、海之志、海之智、海之恒、海之衡”为基本内容,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相结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渠道,使“以海正德十品行”成为培养“经略海洋”的未来高能人才重要保证。

通过构建以海洋教育为主的新平台,市南教育将通过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品牌,实现在全国海洋教育领域的领航。